查看原文
其他

微言新语 | 张慧:疫情之下的压力管理与情绪调节

在你身边的 浙大微学工 2021-04-22

卷首语

为深入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让思想政治教育如春风化雨般浸润学生心灵,“浙大微学工”专门开设“微言新语”专栏,发出求是辅导员“好声音”,将“大道理”讲成“微故事”,将“大理念”变成“微行动”,引领青年学子健康成长。

亲爱的同学们:

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,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。

举国上下,众志成城,共克时艰,我们都为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努力奋斗着。

戴口罩、勤洗手、做好安全防护;

捐物资、做志愿、每天按时打卡;

“健康”被我们每一个人奉为头等大事。

1946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曾对健康做出过定义:“健康是一种身体上、精神上以及社会关系上的全面良好状态,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”。由此可见,一个人只有在躯体健康、心理健康以及社会适应良好三个方面都健全,才算是完全意义上的健康。

而疫情对这三个方面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。巨大变化突破了我们长久保持的惯性,往往会导致一个人情绪的不稳定,从而出现各种心理问题。要想真正战胜疫情,摆脱它对我们的影响,除了关注身体健康,做好身体上的防护以外,我们还需要做好“心理建设”,调整好情绪,管理好压力。





改变认知,调整情绪

——宅家不焦虑





面对相同困境,乐观者充满希望,悲观者低落忧愁。从悲观者到乐观者,改变认知,调整情绪是一条绝佳的途径。

举个例子,小A同学和小B同学,他们来自同一所中学,成绩都非常优秀。大学以后,两人结伴去面试同一个竞争激励的社团,结果两个人最后都落选了。小A觉得自己高中一直都是佼佼者,是老师的“掌上明珠”,他内心无法接受这个结果,表现出了较为强烈的自我否定。后面的大学生活里,他整体上闷闷不乐、郁郁寡欢,成绩一般,最后勉强毕业。对于相同的结果,小B却有不同的反应:他觉得一次面试而已,说明不了什么问题。这个社团不行,我就进另一个,没什么大不了。小B的大学生活乐观而充实,成绩优秀,顺利保研。面对同一件事情,不同人有不同观念,继而带动不同的情绪反应和行为反应。

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创建了合理情绪疗法,也叫情绪ABC理论,他指出“人不是被事物本身所困扰,而被其对事物的看法所困扰”,也就是说人的消极情绪和消极行为(C),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(A)直接引发的,而是由个体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(B)所直接引发的。所以,改变是从改变自己的不合理信念,调整自己的认知开始的。



再回到我们自身,疫情宅家,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知,由此带来不同的情绪反应和行为反应:

有的同学始终处于焦虑、担心、抱怨的情绪之中,在家学习状态不佳、跟父母有摩擦;

有的同学能够理性看待疫情,努力平复自己的情绪,合理安排好每天的学习和生活;

有的同学说这是他求学期间能够陪伴家人最长的一段时间,他很幸福,也很享受;

有的同学这段时间转身变成了一个“大厨”……

所以焦虑本身不难克服,你要一步一步改变认知,合理调节,舒缓焦虑。





创造和谐亲密关系

——幸福很容易





疫情使我们“超长待家”,一家人“形影不离”,整日“耳鬓厮磨”,可谓360度无死角接触。亲密感是有了,但随之而来的是矛盾的增加。

有的同学求学期间一直住校,从没有与父母、亲人呆过如此长的时间,生活习惯有差别;

有的同学与父母拥有不同的价值观念,无法磨合;

有的家庭父母关系本身不和谐,长时间待在一起,导致“家庭大战”一触即发。

其实,与父母、亲人之间的亲密关系是需要我们一生去经营的主题。心理学研究表明,一个人能否从重创中恢复,40%取决于他是否有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。因此,这些亲密关系不只影响你的过去,也必将会影响你的未来。这段时间,你需要学会同亲人进行沟通、学会理解、学会包容,善于运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和谐亲密关系。掌握和理解创造和谐亲密关系,不仅对现在,而且对你未来的人生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。

近些年来,原生家庭这个话题非常火,人们动不动就剖析自己的原生家庭,找到原生家庭的问题,控诉原生家庭对自己的“迫害”。心理学上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话——“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,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”。对每个人来说,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全方位的,是一个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。如果你恰巧遇到了一对开明的父母,一个幸福的家庭,那么恭喜你。而如果你恰巧遇到一个不幸的家庭、糟糕的童年,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,因为我们已经长大!已经拥有足够的能力和力量!



我们可以换个角度去理解人生,去实现人生的幸福:不幸的人,常常沉浸在过去的不幸中无法自拔;幸福的人,可以用不幸的童年改变自己的一生。比起怨恨、愤怒、伤害,无法和原生家庭和解,自怨自怜的过一生,我们更应该用童年的不幸治愈自己,摆脱“受害者”心态,拥有“幸存者”心态,最终走向幸福!





掌握自我滋养的方法

——生活没压力





压力会带来身心的紧张,因此我们需要用一些放松和滋养的方法来平缓身心紧张,提升正性情绪。疫情期间,相对封闭的社交环境给压力的疏导带来一定的困难,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压力无法疏导。英国的一位心理学家应用了大量实验测试,针对生活方式和压力疏导给出了非常有用的参考建议。在设计实验中,他得出阅读能使压力水平降低68%,听音乐降低61%,喝茶或咖啡降低54%,而散步可以降低42%。

因此,你在居家过程中可以发展自己的一些兴趣和爱好,每天拿出一些时间做你喜欢的事情,比如阅读、书法、音乐、木工、园艺、收藏等,不断扩大自己的生命体验。你也可以做一些适当的运动,比如瑜伽、太极、武术、散步等等。同时,你也可以尝试学习掌握自我放松的方法,如想象性放松、自我催眠、拍打、冥想等。



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,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。我们要心存爱意,持续关注自己和家人的身心健康。最后用倪萍在《姥姥语录》里面的一段话送给宅家的你:不管啥事你想不通倒过来想就通了,什么人你看不惯换个个儿就看惯了。吃了一辈子的小亏,占了一辈子的大便宜……一辈子没有大幸福,小幸福一天一个!


本文作者


 


张慧,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辅导员。


育人理念


不忘育人初心,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!



文 | 张慧

图 | 来源网络

美术编辑 | 求是潮推广策划中心

推荐阅读

Ding——收到一条来自网络文化节的加密消息

素说心语 | 舌尖上的防疫:走进新冠肺炎与食品安全小课堂!

素说心语 | 微生物——最熟悉的陌生人

微言新语 | 任思丹:疫情这场情商大考,你给自己打几分?

微党课 | 徐本涛:信仰即星火,乘风可燎原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